最严新规出台,小学生每周在“峡谷”的时间被压缩到三小时,这是否已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的终极标准?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这可以说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的最严格规定。有了这样严格的时长管理,是否以后可以高枕无忧?家庭、学校、社会还需要怎样的共管共治?
游戏行业分析师,艾瑞咨询研究经理王重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玩家呈现出触网年龄普遍下降的趋势。最严网游新规提出以后,未成年人游戏保护还需要以制度为骨,企业筑墙,形成一个监管部门、游戏企业、儿童和家长三方参与的合作方式,合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新规落地以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长将大受限制,游戏服务商应该考虑在游戏适配上做出一些调整。在保证游戏时长可控,游戏内容健康的前提下专为未成年人做出一些调整网络游戏,以使未成年人能够通过游戏进行合理的休闲放松。例如针对一些与用户活跃度相关的养成要素进行调整,或者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进行匹配的内容制作。
腾讯游戏官网截图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超1亿
未成年人触游低龄化
近年来,未成年人触网触游年龄普遍降低引起社会关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有超过80%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60.8%的少年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60%以上的未成年网游玩家视力下降。《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62.5%的未成年人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两小时的达到13.2%。
游戏行业分析师,艾瑞咨询研究经理王重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玩家中出现了一个可能会引起担忧的现象,就是在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相较以往有了大幅度下降。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王重畅表示,随着我国网络基建的铺开以及互联网环境的变迁,我国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正在逐步走低。触游年龄降低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推算,2015年到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用户规模上升了31%,未成年人游戏用户规模上升了16%。现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应该在1亿以上。
这些未成年网络游戏用户有哪些特征?王重畅介绍,从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审美来看,与成年人并无非常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14-17岁这个年龄段。整体未成年人相较成人来说,他们的偏好中,比较突出的品类可能包括休闲益智类游戏、或是一些在玩法、画风、社交等方面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开发的游戏。
近年来,已经有多起案例显示过度沉溺网络游戏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酿成悲剧。贵州大学基层治理高端智库副主任、研究员段忠贤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未成年人心智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网络游戏,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很容易造成生活作息不规律,甚至是价值观偏离,引发性格异化,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年来多个规定出台
未成年使用网络游戏时长限制日趋严格
也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管理日趋严格。2010年,原文化部发布《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提出了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限制。该《办法》指出,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违反上述规定将处以1万到3万元罚款。
2019年,该《办法》被废止。同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内容包括实行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该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网络游戏经依法审批后方可运营。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且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同时,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与此同时,教育部制定的《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也指出,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这次,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游戏时长被进一步压缩到“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对此,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解释,2019年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采取一系列举措办法,建成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并实现合规上线运营游戏全部接入,为深入推进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础。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希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落实实名验证,进一步限制、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
每周玩游戏三小时,未成年网络游戏监管到头了吗?
专家:仅靠政府远远不够
新规出台以后,国内多家网络游戏企业及时做出了响应。8月30日晚,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哔哩哔哩、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游族网络、巨人游戏等数十家网络游戏企业发布公告表示将坚决支持,严格遵守,积极落实《通知》的相关要求。
那么,如此严格限制未成年网络游戏时长是否会起到良好效果?北京的一位小学生家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与10岁的儿子讨论过这一新规,儿子倒不认为管理很苛刻,但是提出节假日可自由支配一小时的玩游戏时间,晚上8点到9点玩游戏时间稍微有些晚。这位家长表示,儿子日常使用的游戏账号都是自己的,玩游戏主要是为了放松。他认为对游戏账号的管理,家长的角色更重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室副主任田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管理政策是否有效,是因人而异的,对一些玩游戏程度不深的孩子,家长监管比较严格的孩子肯定是有用的,但玩游戏比较多的,家长监管不足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过去发现,玩游戏时间过长的未成年人农村孩子更多,家长监管不够的更多,家庭关系不好的更多,男孩比女孩多,中学生比小学生多。政策已经出台了,也肯定会有一些效果,但能不能真正实现对过度玩游戏的孩子期待保护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从长远看,能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还得看其他配套措施能不能跟上,比如每个孩子唯一的身份认证能不能真的实现,家长监管不足的孩子能不能绕过未成年保护系统。
田丰说,网络时代完全不让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不玩游戏,孩子也有可能去看短视频,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落实。最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
段忠贤则提出,网络游戏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下一步既要做好治理政策的执行关,切实将有关网络游戏治理政策落到实处,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又要把好网络游戏的产品关,严格规范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分类、适宜人群,强化网络游戏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关,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仅仅依靠有效的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参与。”段忠贤说,家庭作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管治主体,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做好涉及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管控的同时,尽可能做好孩子业余时间的家长陪伴;学校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控力;社会要在舆论宣传上积极引导,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王重畅同样提出,最严网游新规提出以后,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其实有待商榷。因为通过技术进行监察往往是后置的,未成年人可能会通过家长刷脸等规避方式越过保护措施。如果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责任完全归于法规与企业的技术手段,其实会有违于制度设立的初衷,最好的模式其实应该是三方参与,形成多方合力。以制度为骨架,企业筑墙,搭建一个监管部门、游戏企业、儿童和家长三方参与的合作方式。
未来游戏企业的未成年人服务将何去何从?
专家建议:网游企业应开发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
未来游戏企业将作出哪些调整?段忠贤建议,网络游戏企业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心理特征,开发设计一些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
王重畅认为,新规落地以后,青少年玩游戏时长将受到很大限制,一方面青少年玩游戏进入了合理可控的范围,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游戏的不同性质导致他们玩不尽兴,养成类游戏可能刚刚完成游戏日常还没有实际进入游戏副本,游戏时间就截止了。针对这种情况,游戏服务商应该考虑在游戏适配上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将一些养成要素、每日登录或者一些活跃度的要素做出调整。或者对一些类目的游戏进行未成年化的内容制作。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